红色基因绿色发展 多彩兴安等你点赞

2019-08-27 11:00  来源: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新闻发布会现场

人民网呼和浩特8月26日电(富丽娟 实习生 李娜)8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兴安盟专场新闻发布会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召开。兴安盟委书记张恩惠作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盟委副书记、盟长奇巴图,盟委委员、常务副盟长隋维钧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记者提问:我们都知道,兴安盟有着辉煌的革命历程,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政府也在这里宣告成立。请问,兴安盟怎样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迈进?

兴安盟委书记张恩惠答记者问。

张恩惠: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早实践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自治运动的伟大创新实践中,兴安各族人民形成了一心向党、对党忠诚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为我们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党的建设、建强各级党组织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新时代,兴安各族人民坚定不移传承红色基因,继续发扬光荣革命传统,以建设从严治党阳光区为抓手,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深化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一是坚持阳光领航,持之以恒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坚决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制定出台盟委关于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规定,启动开展“戴党徽亮身份,争做合格党员”“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创新建立党员干部政治健康档案和政治生活档案,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各项制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自觉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思想再解放、笃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讨论”,认真做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期预热工作,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学习贯彻工作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去年以来,全盟举办各类专题培训、巡回宣讲、理论大讲堂4100余期,通过深入持久的学习宣传,进一步加深了广大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了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二是坚持阳光用人,持之以恒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决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敢于打破常规,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适,注重从基层一线、打好“三大攻坚战”、破解“三大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主战场培养、考察、识别、选拔干部,树立靠实干赢口碑、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排位次的选人用人导向。大力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加大领导班子专业化配备力度,全面提升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2017年和2018年,兴安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干部满意度连续两年排名全区第一。在全区率先制定出台《关爱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若干措施》《关于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创新开展“清风干部”评定工作,有效净化了地区政治生态,激发了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坚持阳光固本,持之以恒夯实党的基层基础。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全力推进“北疆先锋”工程,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巩固提升年”活动,扎实推进嘎查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 农牧民党员“创业带富”等专项行动,精心组织嘎查村、社区“两委”换届,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提升。近年来,全盟涌现出了扎旗好力保镇党委、乌兰浩特市铁西街钢化社区党委、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兴科社区党委等一批全国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去年,乌兰浩特市被中组部确定为创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

四是坚持阳光肃纪,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严惩腐败行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重拳整治“四风”“四官”问题,旗帜鲜明鼓励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着力打好四位一体“组合拳”,持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兴安盟“清风干部”评定工作在全区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全区纪检监察暨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工作会议在兴安盟召开。扎实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雁过拔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坚定不移惩贪治腐,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注重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断完善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反腐败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风政风持续向好,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正在全面形成,为全盟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记者提问:兴安盟是全国首批、全区首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请问,兴安盟是怎样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如何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如何始终保持各民族安定团结、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的?

兴安盟委副书记、盟长奇巴图答记者问。

奇巴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兴安盟近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蒙、汉、回、满等38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到40%以上,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有着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是全国首批、全区唯一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这项荣誉是党中央对我们各族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和激励鞭策。在这些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主要有四点体会:

一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0多年来,一心向党、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在兴安大地代代相传,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兴安各族人民才逐步摆脱贫穷落后,过上了今天的好日子。中国共产党就像照亮前路的领航灯,指引给我们奋斗的方向和前行的力量。所以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阔步前进。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以来,内蒙古草原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动诠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成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兴安盟作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首创之地、实践之地、成功之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积累了宝贵经验,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年,我们始终把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推动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不断完善民族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民族法制建设,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坚定不移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让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兴安大地再结硕果、永放光芒。

三是必须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这些年,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立足点,作为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用发展的理念搞建设、用发展的办法保稳定、用发展的成果促团结,牢牢把握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带领各族人民用勤劳双手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全盟经济总量较复建初期增长34倍,财政收入增长614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7倍和117倍,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得到不断夯实。

一家亲。田蕴鹏 摄

四是必须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重中之重。这些年,我们始终把“两个共同”主题贯穿民族工作的全过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鼓励支持蒙古族乌力格尔、满族百家宴、汉族拉场戏等特色文化发展,扶持民族医药、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发展,使“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果在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和谐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兴安盟科右中旗有一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王布和,多年来始终坚持为蒙、汉、回、满等各民族贫困农牧民免费看病,在草原上留下了许多动人佳话,曾得到过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也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王布和”,各族人民心相通、脉相连的民族团结之花才会在兴安大地越开越艳。

今后,我们将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努力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坚决守好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品牌,为建设新时代的“模范自治区”作出应有贡献。

记者提问:据我所知,兴安盟共有6个旗县市,其中5个为国家级贫困县,1个自治区级贫困县,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部分旗县已经相继脱贫摘帽。请问,兴安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是如何坚持“志智双扶”,在带动农牧民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过程中又有哪些卓有成效的做法?还有,对于剩下的一些尚未脱贫的旗县,如何全力攻坚实现全面脱贫?

兴安盟委委员、常务副盟长隋维钧答记者问。

隋维钧:我们兴安盟是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国家和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过去兴安盟的“北八乡”和“南三苏木”曾经是贫穷落后地区的代名词。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党委抓统筹、政府抓推进、行业抓执行、干部抓落实”的总体工作思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采取“1234”工作法,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从2012年到2018年,我们用6年时间实现减贫43.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了目前的1.8%、下降了39个百分点。

我这里重点绍介一下我们采取的“1234”工作法,“1”就是紧盯一个核心目标,确保攻坚方向不偏。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首要民生工程来抓,紧紧围绕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牢牢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从最基础、最关键、最要害的工作抓起,保持目标不变、方向不偏、靶心不散,稳步推进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

“2”就是坚持两个主要导向,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其中一个导向是责任导向,我们实行四级干部包联责任制,就是盟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包联深度贫困旗县、其他盟级领导和旗县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包联苏木乡镇、盟旗两级部门帮联嘎查村、各级干部帮扶贫困户,凝聚起了强大的攻坚合力。另一个是问题导向,我们围绕“六清零四达标”,对政策落实、产业施策、危房改造等10个方面开展全面摸底排查,找准问题,进行专项推进,保证了问题件件能解决、工作项项有落实。

“3”就是突出三个重要环节,确保帮扶发力精准。首先是精准识别解决“扶持谁”的问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要求,我们坚持动态管理、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精准锁定了攻坚对象,实现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其次是精准帮扶解决“谁来扶”的问题,我们增强驻村干部帮扶力量,保证每个嘎查村驻村工作队有3—5名驻村干部、每个重点贫困村保证至少有1名科级干部。同时,还有国家部委帮扶、京蒙扶贫协作、自治区厅局定点帮扶以及众多企业、社会人士等各方力量,带着对贫困群众的特殊感情倾情帮扶、真情付出,极大地坚定了我们摆脱贫困、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第三是精准施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我们出台了产业扶贫、危房改造“两挂车”和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活救助“三张网”政策措施,通过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在落实产业政策上,我们采取“菜单式”“托管式”和“资产收益式”等模式,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项目的贫困户给予政策扶持,实现了到户产业施策全覆盖。在强化住房安全上,我们实施“一改一迁一安置”政策,累计解决了4.05万户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今年年底将实现贫困群众危房清零。在义务教育保障上,我们把教育扶贫作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实行“双线四包”责任制,做到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零辍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在基本医疗保障上,我们坚持推进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扶贫政策实现了全覆盖,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在生活兜底保障上,我们实施“三类人定额补”政策,有效解决了困难家庭失能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

“4”就是建立四项长效机制,确保成效持续稳定。这四项长效机制分别是,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内生动力持续提升机制、扶贫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乡村环境治理激励机制,通过建立这样的长效机制,调动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发挥群众脱贫主体作用,保证了稳定脱贫不返贫。特别是在提升内生动力方面,我们积极开展了“一带两转三改”和“智志双扶积分争星”活动,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带动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巍巍兴安岭。耿学军 摄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兴安盟考察时指出,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和考察内蒙古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精准施策,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以“六清零四达标”行动为总抓手,统筹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切实加大帮扶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2个国贫旗县脱贫摘帽,确保剩余2.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记者提问:近年来,兴安盟是如何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保护生态,恢复生态的?是如何做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

隋维钧:兴安盟是大兴安岭南麓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有2800万亩森林,4500万亩草原,森林覆盖率超过32%,草原植被盖度接近60%。这里有清新富氧的纯净空气,温暖充足的阳光日照,健康富硒的天然泉水,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守护好这片绿色净土、建设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不冻河。王洪伟 摄

多年来,我们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把建设生态兴安作为立盟之本、发展之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与发达地区攀产业、比结构、赛速度,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我们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动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符合自身战略定位、体现兴安特色的发展新路子。距离乌兰浩特机场5公里的义勒力特嘎查就是一个缩影,这个嘎查前不久刚刚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义勒力特花乡小镇声名鹊起,村民靠发展旅游鼓起了腰包,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我们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了工业污染源、“散乱污”企业、原煤散烧治理“三项行动”,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三水共治”,开展了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控行动”,实施污染防治项目108项,全盟大气环境优良天数比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兴安盟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我们不断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河湖连通等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大兴安岭南麓百万亩人工林绿色长廊建设,打造城市森林公园、森林小镇、森林乡村,让群众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绿色生活指数。我们着力健全生态文明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主体功能区布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用生态红线管控生态空间,完善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巩固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制度成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对滥砍盗伐、非法侵占林地、非法开垦草原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管理者明导向、知责任、有约束,保护者不吃亏、有效益、得实惠,破坏者付代价、担成本、受惩戒。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绿色发展引领区为抓手,着重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再造人工林1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以上,实现兴安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为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作出贡献。

记者提问:“巍巍大兴安·梦幻阿尔山”是我和朋友们都向往的地方,请问,近年来,兴安盟是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的?有哪些创新和突破?

奇巴图:兴安盟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这里山地平原相接、森林草原相依、农林牧渔相融,“林海圣水”阿尔山、“红色之城”乌兰浩特、“枫情马镇”科右中旗、“杭盖草原”科右前旗、“大鸨故乡”扎赉特旗、“春州古城”突泉县,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深情赞誉“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做强旅游产业、推进绿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杜鹃湖丽影

近年来,我们围绕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全面实施旅游强盟战略,重点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进一步优化了旅游业发展布局。高起点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旅游产业与脱贫攻坚、区域发展、城乡建设多规合一、有效衔接。积极推动“乌阿海满”旅游协作区建设,确立了阿尔山龙头带动、乌兰浩特服务全域、其他旗县错位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连点成线、集线成面、统筹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初步形成。

第二件事:进一步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打通旅游通道,建设景区环线公路,抓好旅游文明大通道创建,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加强旅游标识、自驾营地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阿尔山口岸、国门等景点配套服务设施,建成了阿尔山白狼镇鹿村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阿尔山景区摘得“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成吉思汗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奥伦布坎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

第三件事:进一步加大了旅游营销推介力度。把目标锁定在北京、天津、杭州等重点旅游客源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积极发展论坛经济,成功举办了首届“阿尔山论坛”、校友经济论坛、中国生态文明论坛等高端论坛,定期举办阿尔山国际养生冰雪节和杜鹃节、科右中旗赛马节等节庆活动,“巍巍大兴安·梦幻阿尔山”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围绕推动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创新出台了鼓励冬季旅游发展的8项优惠政策,开发了4条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打造了阿尔山雪村、冰雪雕园、金江沟戏雪乐园等40余项冬季旅游产品,冬季旅游实现破题起步,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

全盟旅游人数和收入连续6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达到了“游客过千万、收入超百亿”的目标,实现了从“半年闲”向“四季旺”,“景点游”向“全域游”的转变。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尔山林业转产富余职工“放下斧头当导游”,通过发展林俗旅游、乡村旅游实现增收致富,旅游业成为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实施一批新型高端旅游项目,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对景区进行区块开发、整体打造、科学运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强精品游线产品营销推介,努力促进旅游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再翻一番,实现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旅游收入200亿元的目标。

记者提问: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兴安盟大米”,现在已经家喻户晓,请问兴安盟如何把绿色农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何进一步做好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隋维钧:绿色是兴安盟的底色,也是最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兴安盟农牧业资源富集、物华天宝,有肥沃的土地、多样的森林、辽阔的草原,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养牛带”和“玉米黄金种植带”。“兴安岭下米粮仓、草原深处大厨房”名副其实,“兴安盟味道”声名远播。兴安盟大米“香糯甜”、兴安盟牛肉“滑松软”、兴安盟羊肉“鲜嫩脆”,这些都成为人们对兴安盟健康食材的味觉记忆和时尚追求。兴安盟大米之所以“好吃闻得见”,是因为东北上游净产好米,兴安盟大米如今已成为香飘万里的名米、安全营养的好米、体现绿色生态价值的高端米。这些都是大家到过兴安、品味兴安留下的深刻印象。

成吉思汗公园

这些年来,我们着力抓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农牧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牲畜存栏稳定在1200万头只以上,是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在全面推动“米菜果油糖、猪禽马牛羊”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主攻方向,以稻米、玉米“两袋米”和肉牛、奶牛“两头牛”为突破口,启动实施米产业“双百双千”工程、牛产业“双百千亿”工程,推动重点产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我们着力抓品牌带动,坚持品质品牌并举,完善了农牧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积极开展品牌营销推介,做靓兴安盟大米、牛肉、羊肉等地理标志绿色农畜产品品牌,依托兴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发优质高产新品种,提高稻米品质,兴安盟大米荣获“2018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和“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称号,成功入选2020年全国第十四届冬运会唯一指定用大米,兴安盟被授予“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我们着力抓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农旅融合,将千亩城中草原、万倾城市森林、百里乡村稻海打造成旅游景观,让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在乌兰浩特周边,稻田养起了鱼蟹、搞起了旅游,稻农由种植水稻的种田能手成为经营稻田的“行家里手”,农业由种植业成为“接二连三”的融合产业,引领着乡村向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转型提升,映照出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农牧业资源优势,通过绿色发展促转型,推进农牧业由增产增效向提质增效转变;通过协调发展促延伸,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牧业由传统种养向全产业链延展;通过品牌创建促提升,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扩大规模,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通过科技创新促转化,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让农牧业废弃资源“变废为宝”,推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总之,我们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推动农牧业质量变革,实现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